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寿光葫雕非遗传承人孙希洲: 为高考学子雕出“金榜题名”葫雕作品 寿光孙杰纯手工

孙希洲创作的葫雕作品“金榜题名”。 ■记者 王静 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

孙希洲创作的葫雕作品“金榜题名”。

■记者 王静

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作为寿光葫芦雕刻传承人其中一个的孙希洲,用一把刻刀,历经数日,为正在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刻制了“金榜题名”葫芦作品。其周身刻有前程似锦、和顺平安等祝福语,借以祝福考生在考场上绽放光华,也希望考生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长虹,学成报国。

为高考学子加油,一刀一字皆祝愿

“高考是每一位学子的人生关键一步,我希望用这份充满文化温度的礼物,为考生加油鼓劲。”在孙希洲的葫芦艺术馆内,记者见到了这位为高考学子雕刻“金榜题名”葫芦作品的非遗传承人。一副老花镜、一双粗布鞋、简单的衣衫,炎热的天气挡不住他创作的热诚。

葫芦这一象征着“福禄”的古老艺术品,承载着福禄吉祥、喜庆祥和的美好寓意,其雕刻技艺历经千年传诵。在葫芦作品中,孙希洲巧妙地将“诗书画印”技艺融合在一起,不仅在葫芦上刻写诗文,还辅以精细的图案和印章,使得每一件葫芦艺术品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我除了在葫芦上雕刻金榜题名等祝福语外,还刻了一些个人对学子们仕途的浅薄看法和勉励话语。这个作品,可以看作是融合传统文化与家学底蕴的高考祈福。”孙希洲告诉记者,此次作品的创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子逐梦之路的赋能。

记者注意到,在“金榜题名”葫芦上,每个祝福语的字体大致不一,颜色以红蓝调为主色,配有印章及书法雕刻。孙希洲表示,葫芦雕刻技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雕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接着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是用刻刀雕刻葫芦的壳,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这种技法称为“雕刻”。“一副好的葫芦作品,需要二者的兼容。”他说。

为传承文化助力,让寿光葫雕技艺传得更广

环顾孙希洲的葫芦艺术馆,无论是实用的生活用品,还是精细的艺术摆件,每一件都展现了雕刻与烙画的精湛技艺。这里摆放了上万件葫芦作品,仿佛一座葫芦艺术的殿堂。多年来,孙希洲在一件件葫芦上雕刻出了“大千全球”。

“葫芦的形态多变,不仅适宜制作精细的艺术品,还能雕琢成鼓、琵琶等乐器,以及各式小葫芦挂件。”在雕刻前,孙希洲会依据作品内容精心挑选葫芦,确保每一个葫芦都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还说,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雕刻技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诸如千字文、朱子家训、兰亭序等经典之作,以及众多蕴含美德的文章,都可以通过葫芦雕刻传承和发扬。

孙希洲说,在雕刻“金榜题名”作品时,他先是在葫芦表面用纤细的线条阴刻出基本轮廓,接着左手握住葫芦,右手握紧刻刀,一刀一字,一气呵成;雕刻完成后,再细心涂上松墨。数日后,一个精细的葫雕作品就完成了。“此刻,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正站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握笔成刃,以心为甲,准备在考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愿这份祝福,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你们前行的路。”孙希洲再次表达了对学子们的祝福。

从事葫芦雕刻几十年来,孙希洲和他的团队不断研习,技艺持续提升。作品除在全国各地展出外,还走向全球舞台,在国外展览交流。2021年11月,孙希洲的葫芦雕刻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葫芦是中华文化的实物载体,葫雕则是中国非遗文化走向全球的桥梁其中一个。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推广,让寿光葫雕技艺走得更远、传得更广。”孙希洲表示,近年来,他和团队尤其致力于在葫雕作品中展示传统文化涵养的内容,为的就是更好地宣传国学想法,实现葫芦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来源:寿光日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