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段:为什么需要基层组织建设年?
“政府干、群众看”的老难题怎样破解?大沥镇的操作给出了答案——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发动居民参与自治,实现长效治理。最近,大沥镇通过试点推进、骨干培育、积分激励等创新举措,短短3年就让无物业小区自治覆盖率突破60%。这套方案能否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范本?让我们拆解其中的关键步骤。
一、机制创新:从“零散管理”到“连片自治”
大沥镇的方案核心是“三步走”策略:
1. 定路线:出台《无物业小区自治组织建设方案》,明确楼长选举、小组组建的标准化流程;
2. 抓试点:在沥兴、岐城等社区率先推行物理围合,将分散楼栋整合为连片管理区,引入物业统一服务;
3. 稳推进:设定3年目标——2025年覆盖率20%、2026年50%、2027年超80%,避免“一刀切”。
疑问:为何先试点后推广?答案很简单:老旧小区情况复杂,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复制成功模式。
二、骨干培育:让“热心人”变成“带头人”
治理的关键在于人。大沥镇的行为是:
– 灵活选人:采用“党组织推荐+居民选举”双轨制,从旧改项目中挖掘熟悉民情的楼长;
– 公约约束:由楼长牵头制定《楼栋居民公约》,把“突击清理”变成每周的“常态清扫”;
– 以老带新:已改造的336个老旧小区中,60%楼长来自旧改项目,带动组建220个自治小组。
案例:沥雄社区南美小区的自管小组,带头参与环境微改造,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三、长效激励:积分制让自治“可持续”
怎样避免“一阵风”治理?大沥镇用“双驱动”激活动力:
– 积分量化:楼长通过政策宣讲、楼道清理等服务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夏令营名额等奖励;
– 数字赋能:开发“沥治汇”小程序,居民可“随手拍”难题、参与志愿服务,积分实时记录。
过渡句:硬性公约管行为,柔性积分促热诚,二者结合才能长效。
划重点: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共建共治”
大沥镇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证明:治理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居民的“协奏曲”。通过机制创新、骨干培育、积分激励三步走,既能补齐自治短板,又能提升群众获得感。未来,这套方案若能结合各地实际灵活调整,或将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通用模板”。
小贴士:想了解更多基层治理案例?关注我们,下期解析怎样用“微改造”激活老旧小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