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具有高度多样性和扩展性,通常围绕技术研发、数字服务及跨界融合展开,需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22)的规范表述要求。下面内容是主要分类及规范要点:
一、核心科技业务(必选项)
1. 技术开发与软件服务
表述规范:需使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云计算技术服务”等术语,禁用“搞技术”“做程序”等模糊表述。
典型项目:
基础技术:软件开发、信息体系集成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服务;
新兴领域:大数据处理、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2. 数字内容与信息服务
包括数字内容制作(不含出版)、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库管理,例如“数字广告发布”“公共数据平台运营”[。
注意:若涉及出版(如图书、电子出版物),需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等前置审批。
二、延伸服务业务(拓展项)
1. 技术咨询与支持
标准化表述为“科技中介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适用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
2. 硬件研发与制造
需明确区分研发与生产环节:
研发:标注“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研发”;
制造:需注明“分支经营”(如“教学模型制造分支机构经营”)。
三、跨界融合业务(升级路线)
1. “科技+行业”场景
教育科技:如“教育软件研发”“在线教育平台服务”(需规避“教育培训”等需审批用词)[[;
环保科技:如“智能环保设备技术开发”“环境监测体系集成”。
2. 电商与数字营销
可拓展“数字广告设计/代理”“网络销售平台技术服务”,但需与公司名称强关联(如名称为“医疗科技”则不宜包含“文化传播”)。
经营范围设计规范与风险规避
1. 表述合规性
必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术语(如“服装零售”而非“卖衣服”);
首项经营项目决定公司行业属性,影响税收优惠(如将“贸易”排首位可能丧失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2. 行业准入限制
前置审批项目:金融科技需金融牌照,医疗器械销售需备案许可,教育培训需办学资质[[];
负面清单行业:淘汰类/限制类产业(如高污染行业)不可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3. 架构与税务适配
分公司经营范围不得超越母公司;
避免包含“房地产开发”等可能丧失税收优惠的项目(如科技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
案例参考
中国科传(601858):在出版主业外扩展“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数字创意软件开发”等新兴科技项目[;
高能环境(603588):将环保技术与智能硬件制造结合,明确分支经营权限。
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需结合技术核心能力与政策边界动态规划,建议注册前通过地方政务服务网(如浙江)查询行业分类目录,同步设计税收优惠方案[[]。业务扩展时,可通过章程修订+经营范围备案制(如成都试点)灵活调整,避免频繁工商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