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某个节点,选择路线和目标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对于许多罪犯来说,被判刑不仅意味着自在的剥夺,同时也意味着梦想的破灭。然而,最近有一位罪犯在刑满释放前,通过了本科论文答辩,重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追梦的开始:从录取通知书到判决书
设想一下,当你兴奋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不幸因冲动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张某的身上。他在2012年收到了西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因一次聚众斗殴事件,他被判刑15年。从那一刻起,他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改变。在监狱中,他不仅要面临失去自在的现实,更要面对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坚持进修: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在攀西监狱,张某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聪明的渴求。在民警的鼓励下,他决定利用业余时刻,重新拾起进修的脚步。2019年,他成功获得四川大学法律事务专业的专科毕业证书。张某说:“在监狱进修的日子,我感受到教育的温暖,明白了聪明改变命运的意义。”
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开始了自考本科的征程。通过努力,他终于在2024年顺利通过了本科论文答辩,令人惊喜的是,他马上就要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这样一段在监狱进修的经历,让他在即将获得释放时,充满了重生的期待。
未来的希望:从监狱到社会
张某对于即将获释的心情充满了激动。他表示:“这张毕业证不仅是我努力的见证,也是我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他希望通过所学的聪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做一个守法公民。
攀西监狱的教育改造政策使得他不再仅仅一个罪犯,而一个有追求的“新生”。他通过本科论文答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学业目标,也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做好了准备。
划重点:改变自我的力量
张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迷失路线,但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努力,就能找到新的人生道路。罪犯刑满释放前通过本科论文答辩,正是对教育改造成效的最好证明。他的经历鼓舞人心,意味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改变自我、追求希望的力量永远存在。无论未来怎样,张某都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梦想,迈向人生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