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元宵节有关故事?
破镜重圆
隋朝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二、寒衣节和寒衣节有什么区别?
寒衣节
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寒食节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进步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三、什么是寒衣节?
祭祀节日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也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鬼头日”等。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地区。大众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也会给死者烧冥衣,希望他们不会在严冬到来时感到寒冷。因此,这个节日也被称为“送寒衣节1”。
四、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元宵节的由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更是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原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等到吕后病死后,所有吕后家族的人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吕后的侄子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一起商量彻底夺取刘氏江山。聚会密谋叛乱的事不小心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吕氏家族。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一起设计杀了吕氏家族准备带头叛乱的吕禄,把 “诸吕之乱”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等到了西汉第7个皇帝汉武帝登基后,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提议修订历法。于是,在创建“太初历”时,就正式把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十年前的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了我国第二批民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二:破镜重圆
隋朝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故事三:关于元宵灯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大众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特别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美德,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活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众。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怎样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大众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大众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活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故事四: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美德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缘故。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大众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顺带提一嘴,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特别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由于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大众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
五、寒衣节有什么习俗?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六、寒衣节祭拜送寒衣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寒衣节祭拜送寒衣有这些讲究和禁忌:
做寒衣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就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
鞋。不会做去花圈店可做。烧时代三颗香,和纸金元宝同烧,用一大张纸糊个口袋装,写上名
讳,地点就可,禁忌送冬衣不准不加棉花。
除夕夜的节日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大众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由于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4 、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
七、屈原与什么节有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除了这些之后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八、有关与万圣节的鬼故事?
万圣节之恐怖南瓜 万圣节拿着南瓜灯,十二点还不回家的小孩子会被魔鬼带走哦! 城市里,不知什么时候跟起国外的潮流。
圣诞节,狂欢节……可以说国外的一些大节日我们都忙着跟风,觉得国外的就是流行,根本不会觉悟到其中的意义。万圣节,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国外节日,其中却藏着为人不知的事务。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华仔在这天已经把该准备的物品都准备好了,天还没褪去光亮。邻居的多少跟他年纪相仿,差不多13岁左右的多少孩子都跑到他家,多少人围在桌边,叽叽喳喳的探讨着晚上的活动,说到激动处,还附带不少的肢体语言,引得现场哈哈大笑。今天晚上的节目,无非就是给他们一个疯狂到底的好机会,加上华仔的父母今晚公司都有各自的晚会参加,家里剩下他们多少孩子,个个都是一副不闹翻天不罢休的造势。“你们准备好了么?”在欢笑中,夜幕悄悄降临。带着魔鬼面具的华仔,对眼前的多少同伙问道,语气显然能听得出他内心兴奋与激动。“好。” 华仔带头,一声令下,多少小孩蜂拥而至的朝邻居家的门走去。华仔的家住在郊外,颇有原始森林的气息,只是夜间时分。在如此的气氛里,难免会有些阴沉的潮湿感。由于华仔的父母都是偏喜欢于美国郊外的那种原始环境,因此选择了这处类似于国外感觉的住处。小道上,每隔一小段路就摆放着一个南瓜灯,南瓜灯被掏空的里头放着一根冰冻过的蜡烛。冰冻过的蜡烛寿命可以拉长许多,为了蜡烛不被风吹灭,做南瓜灯的人还在南瓜灯的鼻孔,嘴巴和眼睛处贴上了一个灰色胶纸。在蜡烛的映照下,南瓜周围散发着黄色的亮光,而被贴上灰色胶纸的几处位置就显得格外暗沉的可怕,刚好映照了万圣节的诡异。“开门,开门,不给糖果就捣蛋。” 很快的,多少人就讨来了一大堆好吃的物品。华仔看着他们满意的表情心里似乎还不满意。一个邪恶的念头在脑里浮现,简单的讨要糖果已经不能满足他内心所想要的。他要去吓人,用这个万圣节的幌子偷偷溜进别人家里去吓人,他特意还做了一个空的南瓜能戴在头上的。然而这个大胆的提议很快被在场的其他伙伴给否定了。一来是他们都还是孩子,玩玩讨糖果也就差不多了。二来如果贸然的闯进别人家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万一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就处理不了,况且他们都还只是个孩子。众人不管华仔的理由再好,个个给的答案就是摇头晃脑的,不去。“算了,你们这些胆小鬼,你们不去,我自己去。” 华仔头也不回的走了,嘴里还不停的说一些让人火冒三丈的话语,其中有两个小孩耐不住性子,跟华仔一起风风火火的离开了现场。其他的多少倒是回家,时刻也不早了,他们不想让家人担心。而华仔三个人并肩走着,选中一间屋内发着微弱灯光的房子下手,这个地方离华仔家里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场没有南瓜灯的照明显得分外鬼魅,冷清。他们绕到房子的后门,掉落一地的落叶,花架上凌乱的摆放的十几盆盆栽的花草已经枯萎,沧桑感十足,别有一番风味。华仔轻轻的碰了一下门上锈迹斑斑的锁,“咔拉”的一声,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锁打开。三个人前后抬脚的进入了屋里,屋内静悄悄的一片,如死一般的寂静。他们每走一步,心脏就巨大的跳动一下,相似屋内有什么物品在等着他们的前进的步伐。走至客厅,刚才还闪动着微微灯光的蜡烛已经熄灭了。屋内的摆设很简单,透过落地窗的月光照亮,能看到客厅里,除了放在中间的茶桌跟放在距离不远处的电视机外,就是天花板上的图案能引起注意。天花板上横七竖八的被画上面目狰狞的各种小孩画作。与其说是画上去的,更不如直接说是被人活生生的放在上面。想法很不可思议,华仔心里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没说出来。带着其他两人继续往二楼走去,就在他们刚踏上二楼的地板时。“咚~咚~咚~” 寂静的夜里,一声又一声低沉的钟声响起,犹如死亡的奏乐。三个人面面相觑的对望了一样,紧张的吞了吞口水:“要不,我们回去吧。” 其中的一个男孩终于提出的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在这样的气氛下再继续做吓人的事。照现场的气氛来看,初步估计还没吓到人,自己就已经被吓晕过去了。“不行,都到这里了。”华仔一句话就让那个提出建议的伙伴闭了嘴。沉闷的古老钟声终于停止,现场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从十来步距离的房间里缓缓的传出了一首鬼曲:“妹妹背着洋娃娃 走到花园去看樱花 娃娃哭了叫妈妈 树上的小鸟在笑哈哈 娃娃啊娃娃 为什么哭呢……”莫名其妙的一阵恐惧感顿时涌上心头,直接撕扯着他的决心。透过门缝望进去,华仔看到一个身材大约有20来岁的女孩子,长发披肩的背对着自己坐着,手中一起一落的好像在缝制着什么物品。兴奋把之前的恐惧感统统给扫掉,期待着一会被吓人的那种恐惧的表情,华仔强忍住想笑的心情,一步步的移动至她的身后。一个类似球体的物品从她身前滚落到华仔的脚下,他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南瓜壳里,眼睛的空洞出居然是一双充满血色的人的眼眸,身后的两个小伙伴惊慌无比,第一反应的冲出了房间,迎面撞上一早就站在门外的人体。他的身体上,唯独没有头部。断开的地方不停的冒着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血腥气息。“呵呵呵呵~”女孩转过头来,少了眼珠子的眼孔黑洞洞的深邃,裂开笑的嘴唇上沾着滑落的血色。华仔头戴着南瓜壳,一直定格在做出要吓人的姿势,他已经不会动了,心脏的停止注定他为自己做出愚蠢的行为画上一个句号。华仔的父母回到家中已经是早上7点,屋里多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南瓜人头,唯独不见他们的儿子。虽然有点长,但还是很不错的,我在鬼姐姐鬼故事找的,你可以自己去网站上看,那里有个万圣节鬼故事的专题。
九、与清明节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清明节有关的词语: 凄惋 纷纷 不朽 严肃 忙碌 拥挤 想念 发芽 先烈 庄重 万分 绿野 家眷 情景 游人九泉 凄冷 安葬 飞花 永垂不朽 黯然神 伤九原可 作墓木已 拱自掘坟 墓哀鸿遍 野悲痛 欲绝冢中 枯骨扫墓 望丧哀毁 骨立披麻 戴孝柴毁 骨立一抔 黄土黯然 失色哀而不伤含苞 欲放悲不 自胜直言 不讳放火 烧山太平 盛世不讳 之朝墓木 拱矣杨柳 依依万古长青 朗朗乾坤 春和景明 生死离别 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
十、与元宵节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故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