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源起与作者探究
这句千古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精湛的比喻,成为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用沧海和巫山的壮美景象,比喻了诗人对爱情的至高无上,意即经历了最深最广的情感,其他便显得微不足道。
元稹,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宰相,他与韦丛的爱情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韦丛是元稹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元稹因仕途波折,未能给予韦丛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他们的情感却历久弥坚,韦丛去世后,元稹悲痛欲绝,写下这首《离思》以寄哀思。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之后,别处的水便不再吸引我;领略过巫山云雨的梦幻之后,其他地方的云彩都显得黯然失色,这里的“沧海”和“巫山”不仅仅是指天然景观,更是诗人对爱情的极点比喻。
元稹的这首《离思》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在后世成为大众表达爱情忠贞和怀念的典范,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了爱情的永恒与辉煌。